“你已经很好了,有什么可抱怨的?”
这句话,像一根刺,深深扎在许多像赵露思这样的抑郁症患者心上。
最近赵露思患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的事频上热搜,也许很多人会带着这样的不解评价她,但只有她自己和无数有过类似经历的人,才真正知道一路走来的不易,以及此刻正在经历怎样的黑暗与挣扎。
这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。
我们能做的,是尝试站在某个角度,去看见、去理解那些被忽略的伤痛。
每一个抑郁的人心里都藏着一个未曾被好好安抚的、受伤的小孩,憋着一口无处宣泄的气。
本文将从赵露思的经历出发,聊聊孩子抑郁背后那些常被忽视的根源,以及父母可以做些什么。
展开剩余84%1
被忽略的情感需求
从小没有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孩子,即使内心极度渴望与家庭、家人产生连接,其情感需求也很难被看见、被满足。
美国心理学家乔尼斯·韦伯(Jonice Webb)在《被忽视的孩子》中曾指出,童年情感忽视是造成孩子成年后心理问题的重要隐形推手。
“不亲近、不依赖、不打电话、不发信息、各过各的......”
作为独生女,赵露思是这样描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。
在她的心里,自己很早就离开了“家”的氛围。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,长期缺少父母陪伴,16岁时独自离家求学时,父母甚至没有送她去学校。
亲情上的疏远,迫使她过早地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感需求,独自承受。
在综艺《小小的勇气》中,提及过往,赵露思依然难掩忧伤:
“我都能回忆起小时候那种难受,就是想学,但我真的学不懂,我家里没有兄弟姐妹,然后我也觉得没有人帮我说话,而且我成绩又很差,我做什么都不好,我就觉得,我好像就是很多余,感觉在这个家里很多余......”
成绩往往是亲子冲突的导火索。父母觉得孩子成绩不好,是孩子不努力不上进,但忽略了孩子不是生来就擅长学习,他们需要学习的环境、方法,更需要父母情感的支持。
当孩子反复体验到“无能感”时,内心会渴望有人帮帮他,拉他一把,即使他难以表达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帮助。
这时的孩子需要被关注。环境氛围的影响、父母的理解与示范、老师的引导,甚至是同伴的激励都能提供支持。
这些支持,恰恰也是赵露思童年所缺失的。
2
被压抑的表达
越是情感需求被忽略的孩子,他的表达越被压抑。感到孤独的同时,被迫披上“独立”的盔甲。
有一个令人心酸的细节。
当同行人很自然地说出“我怎么觉得我有点不舒服呢?”时,赵露思才意识到,原来不舒服是可以直接说出来的。
更重要的是,说出来后得到了关切而非斥责的正向回应。
长期得不到回应,或得到的回应只有否定、指责时,孩子就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情绪泥沼里,无法自拔。
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,在家庭沟通中习惯性抑制情绪表达的儿童,其成年后出现抑郁症状的比例显著增高。
很多父母直到孩子确诊抑郁时,才会开始困惑“孩子到底怎么了?”“为什么会这样?”但此时,孩子往往已深陷情绪的漩涡。
著名心理学家爱丽丝·米勒(Alice Miller)曾犀利地指出:“不被看见的孩子,最终会失去自己的声音,甚至忘记自己真正需要什么。”
和赵露思一样,很多过早“懂事”、“报喜不报忧”的孩子,其内心的声音被彻底压抑,这种压抑的能量最终会转向对自身的攻击,反观那些在父母眼中“叛逆”、“顶嘴”的孩子,至少还保留着表达不满和争取需求的能量。
3
不被认可的憋屈
“身体是心灵的镜子,那些未被言说、未被认可的痛苦,终将以疾病的形式呼喊。”
——著名医师兼作家加博尔·马泰(Gabor Maté)《当身体说不》
这句箴言,在赵露思身上得到了印证。从小越是不被认可的孩子,长大后就越想证明自己,越不懂得好好爱自己。
我们看回赵露思出道后的经历就知道,她一直处于“越成功越渴望被认可,即使被认可也要更努力”的自我压榨循环里,忽略了身心发出的求救信号:
2019年,首次出现抑郁情绪却被身边人认为是“小题大做”,未进行干预;
2021年,出现抑郁躯体化症状,开始心理治疗但仍坚持工作;
2023年,身体问题全面爆发(肺炎、肺气肿、荨麻疹反复发作),仍带病工作;
2024年,在拍摄《恋人》期间,连续40天无休、日均睡眠2小时,最终晕倒就医,确诊分离性障碍伴重度焦虑抑郁、失语症;
2025年,拄着拐杖复工,面对镜头努力微笑:“你看我都恢复的不错吧”。
每一个关键节点,赵露思本有机会对勉强自己说“不”。但从小被忽略、被压抑的她早已习惯了咬牙坚持。就像16岁离家求学那样,即使一个人很害怕,也独自前行。
“这次生病后才感受到被爱。”
这是赵露思2024年底晕倒送医,父母首次放下一切全程陪护时,她看到父亲在走廊抹泪、母亲做饭等细节发出的感慨。
孩子想要的爱其实很简单。也许是回家后的一个拥抱,是平常周末一次亲子出游,是某次考试失败那句“没关系”.......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。
英国精神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证实,童年期能持续获得这些“微小但确定的爱”的个体,其成年后的心理韧性和幸福感显著更高,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则大幅降低。
写在最后
赵露思的经历,是一个涉及原生家庭、个人经历、工作环境、康复疗愈的等多方面的故事,无法一言蔽之。
就像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明确指出,抑郁症的本质是大脑神经递质系统(如血清素、去甲肾上腺素、多巴胺)以及相关脑区(如前额叶皮层、海马体、杏仁核)功能发生紊乱,进而引发情绪、认知、行为乃至全身性的适应障碍综合征。
是不是光看文字定义就感觉很复杂呢?
别担心,如果您或身边的朋友此刻在面临孩子抑郁的困难,欢迎了解普蕾泽智父母成长学堂推出的《青少年抑郁症的康复之路·家庭自救指南》,课程旨在帮助父母成为孩子康复路上有力的支持者。
课程分为3大模块,共30节课:
第一模块 走进抑郁症治疗的迷宫
第二模块 父母如何托举抑郁症孩子
第三模块 康复期复学及护航计划
关注“普蕾泽智亲子关系”后查看详细课表👇
亲爱的父母,抑郁症不是孩子心理脆弱、矫情的表现,而是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。就像糖尿病患胰腺罢工一样,他们同样需要科学帮助。
欢迎转发分享给您身边有需要的亲人朋友们。
订阅《普蕾泽智亲子关系》
引导、支持、陪伴家长的自我成长
以实现调整、改善亲子关系的目的
更多课程,请关注后查看👇👇👇
发布于:广东省股票网上配资平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