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暑期档几部备受期待的大片陆续上映或点映,近日,《731》再度发布了一款揪心的预告片。这段预告片以黑暗的走廊为背景,光线从昏暗处透出,伴随着低沉的配乐,营造出一种压迫感。画面中,穿着白色防护服的731部队的成员阴冷出现,成群的小白鼠跳动着,孩子绝望的哭声在空旷的实验室回荡,一双双惊恐的眼睛显现出深切的恐惧……这些画面深深打动了观众,震撼的效果让人不禁心头一颤,民族的情感与愤怒被迅速点燃。
从开拍到上映,《731》一直是网络和社会讨论的焦点。其特殊的题材让观众的期待值持续飙升。经历了一番波折后,影片最终确定在7月31日与全国观众见面,这一日期的选择意义深远,观众对此多有共鸣。
然而,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,就是这部影片究竟能以怎样的尺度呈现才能符合观众的期待。自从导演赵林山宣布该片将全国上映后,网上便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。主要的担忧集中在影片可能会过于血腥,可能对未成年观众或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。这些顾虑或许并非无理,但是否就能作为抵制影片的充分理由呢?
展开剩余75%对于曾经遭受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和蹂躏的中国来说,揭露历史真相的责任感不容忽视。电影作为最直观的艺术形式之一,能够深刻地呈现这段历史的惨痛,不仅是对侵略者罪行的揭露,也是为了让后人铭记国耻,激发民族自信与自强不息的精神。虽然有些声音反对,但更多人则力挺影片,甚至希望导演保持影片的原汁原味,不加删减,呈现最真实的历史面貌。
然而,导演面临的难题是巨大的。由于中国电影没有等级分级制度,按照广电局的审查标准,过于血腥或暴力的画面往往无法通过审查。因此,影片的尺度如何把握,如何兼顾艺术性与审查要求,是一个艰难的抉择。预告片中没有展现过于血腥的镜头,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影片不会有更为震撼的场面。我们可以推测,影片必定会在人体解剖、细菌实验、鼠疫传播等情节上做出相对宽松的处理,展现731部队的罪行,以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。
如果这些历史真相的展现仍旧过于隐晦、遮遮掩掩,观众可能会失望,宁愿重温《黑太阳731》这类曾经直面残酷的影片。电影的血腥并非为了单纯的暴力刺激,而是为了忠实地还原历史,那些令人发指的行为和惨状,必须得到真实的呈现。
考虑到今天电影艺术的多元化手法,一些过于血腥的场面或许会通过巧妙的方式进行处理,既保持观众的震撼,又避免过度恶心和反胃。这类似于某些90年代香港或西方的暴力电影,尽管其中许多血腥镜头让观众感到不适,但引入内地时往往会经过剪辑,减少对观众的生理冲击。然而,《731》所描绘的暴行必须真切呈现,不能因顾虑而模糊,这段历史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残忍。
《731》能通过审查,也意味着中国电影产业有勇气正视历史。我们不应因为追求所谓的“友好”关系而抹去那些令人心碎的记忆。影片的拍摄与审查过程无疑充满挑战,导演赵林山的精神和思想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。首先,他承载的是对历史的责任感,是一种民族情感的驱动,若没有深沉的情结,没人愿意接手这部“烫手山芋”。这不仅仅需要勇气,更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。
其次,如何控制影片的尺度成为一大难题,既要深刻揭露731部队的暴行,又要对得起为此献出生命的同胞。影片的血腥画面如何艺术化处理,既能通过审查,又能满足观众对真实呈现的期待,是导演面临的巨大考验。
最后,从前期准备到影片的完成,赵林山经历了长达8年的艰苦努力,几乎耗尽了所有积蓄和精神力量。在这8年间,导演必须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:影片能否通过审查?观众是否会接受?如果反响不佳,怎么办?这些考验和压力,远非任何外人所能轻易理解。
如果有人觉得做导演很容易,不妨试试赵林山的经历,看看这段历程背后的辛酸与挑战。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
文/田战利
发布于:福建省股票网上配资平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